第(2/3)页 谁知那乞丐完全无视了他一样,大摇大摆的走进门卫室,非常自然的一屁股就坐在了沙发上,把脏兮兮的皮鞋随意的搭在茶几上,自顾自的拿起沙发上的那包阿诗玛打量了两眼,脸上分明就是各种嫌弃。 何广全满脑子问号,你不就一个乞丐么,你牛逼什么? 这乞丐一脸嫌弃地把烟叼到嘴上,扭头还有些诧异的看着何广全。 “你还在这站着干什么?跟你说你被开除了,没听懂?” “你说我在这站着干什么?你赶快给我出去听见没!” 那乞丐一拍脑袋,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,指挥似的指了指何广全。 “给你个将功补过的机会,给王祥林打个电话,告诉他总部派人过来了。” 将功补过?给王厂长打电话?总部? 这是搞微服私访呢? 何广全有些失了神。 别小看他是个小小门卫,心思那可活络着呢。 早听说越大的官,越爱搞微服私访,前些年津门那边有个市长,搞微服私访搞上了瘾,在全国都出了名。 犹犹豫豫的给厂长办公室打了过去。 他门清。 这货要是耍自己,那最多因为审查不严被上面骂一顿,要是这位真是大爷,自己给他得罪完了,二叔也救不了自己。 电话接通,问了半天,扭过头去。 “那啥,王厂长在车间,他说他马上过来。” 许惜年装作不经意地瞥了瞥表,十点半,估计是还没上班呢。 惬意地靠在沙发上抽着烟,思绪仿佛也随着袅袅青烟荡漾起来。 如果要研究一下九十年代的华夏资本市场,那么有一个人一定错过不了。 黄宏年。 二十多年后这位大佬有意淡出,名号也渐渐没那么响亮了,但是放到九十年代,那可真是资本界的明星人物。 他爹是金光集团的老板,印尼的财团领袖,所以这位是妥妥的富二代。 十岁就被送到华夏,不仅接受过华夏的教育,还在那个年代下过乡,当然,最重要的是那些结识下来的人脉,这是一笔尤为宝贵的资产。 九十年代初,他在华夏掀起了国企并购浪潮,轰动整个神州大地。 一口气买下白水州41家国有企业,一次性收购连海市101家轻工行业国企。 在两年时间内,在内地设立了200多家合资企业,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人民币。 地方常常是打着包,一箩筐的国企就卖给了他,而他也仿佛是闭着眼睛乱买一样,来者不拒。 一个敢卖,一个敢买。 晋阳袜业就在打包之列。 当时有人觉得他是脑子不好使的富二代,包袱沉重,步履阑珊的国企,在时人看来毫无价值。 但是很快,黄公子就在华夏上演了一出后来被海内外各大名校列为MBA教材的资本运作表演。 第(2/3)页